
对于商圈的评估,不是只限于开串串店时才进行。由于在设串串店地点的周围,面对着同业竞争,业绩将有被瓜分的危险,所以即使巳经开业了,在店铺实际运作时也要时常对串串店进行评估,了解不同的商圈分布。如何做商圈评估,可从下列几方面思考。
- 分析时间与距离
这是做商圈评估时最基本的因素。
如果顾客到串串店消费的距离太远或时间太长,会影响他们前往消费的意愿。另外 ,不同的串串店形态,顾客对于时间、距离的敏感度不同,因此业者可根据自己串串店的形态与顾客到店的时间、距离,找出所设定的串串店形态的第一商圈、第二商圈和第三商圈。
1 )第一商圈为主要商圈,来店的顾客主要是为了方便吃串串而消费,顾客的消费力
占店营业额的60%〜70% 。
2 )第二商圈为次要商圈,顾客会来店消费的原因是串串店提供了顾客所需要的且具有差异性的商品或服务,顾客消费力占店营业额的20% 〜32% 。
3 )第三商圈为流动商圈,此商圈内的顾客是被串串店的营销手法或周边的设施环境吸引过来的,属流动性顾客,其消费力占店营业额的5 % 〜8% 。
2 . 把握商圈特性
立地环境大致可区分为住宅区、文教区、商业区、娱乐区和综合区等,不同商圈的特性适合不同的商店业种、业态。例如,文教区近邻学术、文化性机关,其消费群以学生居多,适合设立书店、漫画店等;商业区的流动人口多、热闹,各种类型的商店会聚集在一起。业者可根据商圈的特性与商店业种、业态,找出适合的商圈。
3 . 考虑商圈大小
由于串串店的经营与城市机能的发展息息相关,对创业者而言,可根据顾客来店时间、距离,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消费力高低与人潮流量,将商圈依序分成:近邻中心型的徒步商圈、地区中心型的生活商圈、大地区中心型的地域商圈、副城市中心型的城市部分商圈与城市中心型的城市全局商圈,如表所示。
商圈的分类方法
近邻中心型(徒步商圈) | 半径250~500米 |
地区中心型(生活商圈) | 半径 1000米 |
大地区中心型(地域商圈) | 公交车路线可以延伸到达的地区 |
副城市中心型(城市部分商圈) | 公交车路线集结的地区,可以转换车,为交通辐轴地区 |
城市中心型(城市全局商圈) | 包括整个城市四周,其交通流量或人潮流量层面可能来自四面八方 |
创业者可以再依据商圈的性质与大小,进行商店的运营规划与业种、业态的开发。